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常常被孩子这样或那样的症状吓得手足无措。其实,新生儿很多所谓的“异常”症状并不是病哦!
1. 四肢屈曲新生宝宝从出生到满月,四肢总是处于屈曲状态,胳膊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的正常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他们的四肢会逐渐伸展。
提醒:有些家长担心宝宝日后会是罗圈腿,于是将宝宝的四肢捆绑起来,这种想当然的做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2. 深绿色的胎便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拉出黏黏糊糊深绿色的便便,看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用太惊慌,这其实是俗称的胎便。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拉出,出生后4-5天就会转为金黄色的大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将胎脂、羊水等一起吞咽进了肠道,在肠道内堆积了起来。开始吃奶后,就会排出这种深绿色的大便。
3. 生理性黄疸大多数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天里,都会出现黄疸症状,皮肤看起来黄黄的。这是由于他们的肝脏还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无法除掉肝脏里形成的胆红素,胆红素堆积在皮肤里,便形成黄疸,一般持续一周后消失。所以,新手爸妈不用太担心的。
如果黄疸从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起就出现或持续一周以上都未消退,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4. 出现皮肤角质新生宝宝出生后的2-3天,皮肤会出现白色的干巴巴的角质,看起来脏脏的。其实,这是宝宝的正常现象,等宝宝长开变胖后,这些角质渐渐的就会消失了。
提醒:有不少新手爸妈会去帮宝宝剥掉这些角质,这样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刺激,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们自然脱落。
5. 溢奶/吐奶新生儿喂完奶后,常会在嘴角流出一些奶。这是因为新生儿胃入口处的贲门括约肌还不够发达,关闭不严,吃入的奶水很容易经食管反流到口中,这种生理性溢奶不需要治疗。
每次喂完奶后竖抱宝宝拍嗝,将胃中空气拍出,可减少溢奶。如放宝宝躺下要垫高上半身。
如果宝宝不吃奶还一直呕吐或伴有腹泻等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了。
6. 体重减轻宝宝出生后,体重不增反而减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其实,在宝宝出生后的2-4天里,体重出现减轻是正常现象。
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进食量比较少,再加上胎便和小便的排出、羊水的呕吐、出汗以及皮肤水分的蒸发等因素,导致了体重减轻(低于出生体重)的现象,这只是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生后7-10天便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之后每天会增加30g以上。
7. 乳房增大无论男宝还是女宝,出生5天左右后,常会出现乳房乳腺肿胀的现象,这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来自母体雌性激素的逐渐消失,肿胀的乳房也会渐渐恢复自然平坦,所以妈妈不需要担心。
提醒:请不要随意去挤宝宝乳头,避免感染发炎。女宝宝如果发生乳腺炎造成乳腺管堵塞,还会影响成年后的乳汁分泌。
8. 女宝宝生殖器出血部分妈妈会发现新生女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有少量血液从阴道排出,好似来“月经”。这同样是因为母体激素的影响,出生后雌激素来源突然中断,宝宝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因而脱落出血,也叫“假月经”。
阴道出血时不要将新生女宝放在浴盆洗澡,防止感染。出血不多的话,只要加强护理,尿便后及时清洁换尿布,就可逐渐恢复。如果出血量比较多,或者持续时间长,那就需要找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9. 马牙或板牙在新生宝宝口腔的上腭中线附近会看到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在宝宝牙齿牙龈边缘也会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块,看起来好像萌出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上皮珠和马牙对宝宝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必做任何处理,会自然消失。
提醒:老一辈有“挑马牙”的习俗,容易导致感染,要鄙弃陋习。
10. 鼻子长了很多小白点部分新生宝宝在鼻子、脸上会长有黄白色小点,这叫粟粒疹,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积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痒,不需治疗。妈妈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引发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数周就会自然消失。
希望新手爸妈和长辈们能够认识这些新生儿的正常现象,破除陋习,不要相信那些“挤乳头、挑马牙、蜡烛包”的说法,避免孩子遭受额外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