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宝宝
本文由亲宝宝原创首发
给孩子考察幼儿园,不少爸妈遇到了这样的困扰:要考察的因素太多了,到底什么,才是判断幼儿园是否靠谱的关键呢?
结合资深幼儿园老师和过来妈妈的经验,亲宝宝育儿团队发现,如果要选一个最关键的,那就是老师。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儿园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幼儿园老师的关系最大。老师,就是一家幼儿园是否靠谱的底线。
那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次参观中,确定老师是否靠谱呢?
推荐你,问老师三个情景式问题。
这三个问题,所有孩子入园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最能考验老师是不是专业的、懂孩子成长规律的,也最能帮爸爸妈妈清楚地窥见这家幼儿园的教育风格。
问题一:我家孩子离开妈妈时哭得厉害,你们会怎么帮他?
1、为什么问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老师如何看待「入园适应」。
刚入园时,孩子不适应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现象。爸爸妈妈要重点考察,过程中幼儿园能否尊重孩子的感受,以及提供温和、有效的帮助办法。
2、怎么评估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建议放下孩子、告个别就走,但方法却有差别:
A 狠心型:孩子入园都会哭的,家长狠狠心、果断走,一会就不哭了。
B 转移注意力型:老师会拿玩具哄他,也会找小朋友陪他玩。
C 过渡型:孩子适应需要过程,不同阶段都有过渡的方法。
虽然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爸爸妈妈可以从老师的描述细节中,感受他对「入园适应」这件事的思考和态度。
像A一味坚持“狠心走、没事的”,侧面反映出不太在乎孩子的感受。B做法很常见,但更理想、更懂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是C。
这类幼儿园,首先认可孩子“适应需要过程”,这表示他们通常不会强迫孩子,会给孩子一个温和的、美好的入园体验。
而且还会提供一些有效的过渡建议,来帮助孩子。
比如入园前,建议家长带孩子提前参观幼儿园,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入园后,建议给孩子带上喜欢的玩具或家人的照片;或者主动咨询孩子的喜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老师不描述任何细节、也没有任何建议,那爸爸妈妈心里的分数就要低一些了。
问题二:集体活动时,我家孩子不愿意和大家一起,你们会怎么做?
1、为什么问
幼儿园跟家很不一样,有明确的活动流程和规则,吃饭、午睡、游戏等都有固定的安排。从“自由散漫”到逐渐适应规则,是每个孩子要迎接的挑战。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在适应规则的过程中,幼儿园会让孩子被动地接受规则,还是开心地逐步适应。
2、怎么评估
老师可能会这么回答:
A 哄一哄:老师会哄他,如果实在不愿意就随他去。
B 会坚持:集体活动时间,必须和大家一起。
C 先了解:不强迫。会先弄清楚孩子想干什么,然后引导他关注大家的活动,看他是否愿意重新加入。
A无原则的哄孩子、一切以孩子喜好为主,其实剥夺了他适应规则的机会;B强硬地让孩子接受规则,却忽略了他的感受,被动接受的体验肯定是不好的。
更理想的做法就是C,先弄清楚孩子不愿意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拿「不愿意一起做操」举例,一位老师是这么做的:
先观察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发现他是害羞、不好意思;
老师没强迫他,带他站到边上,观察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随时观察他的状态,及时鼓励。然后等待他放下担心,自然而然地加入。
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漫长,1天、1周甚至1个月。但对孩子而言,适应规则的过程,也是突破自我的过程,美妙的体验很重要。
问题三:如果我家孩子打人了,你们会怎么“惩罚”他?
1、为什么问
小同学之间打闹、冲突,就是幼儿园每天上演的日常。每一次打闹,都是一次非常可贵的教育机会,如果老师处理得好,孩子们每天都能学到处理社交问题的技巧。
2、怎么评估
老师可能会这么回答:
A 小小「惩罚」:打人的孩子必须道歉,必要时会罚站。
B 会用「暂停法」:找个角落让孩子呆几分钟,反省自己的错误。
C 会「正面管教」:不强调错误,但会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像A不问缘由,对“犯错”的孩子批评、训斥、罚个站的做法,肯定是不好的;B做法很常见,不少爸妈也在用,不过最好用在「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
C,才是更好的做法。
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打人,真不是他“天生崇尚武力”,而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还说不出自己想要什么,于是“直接动手拿”;或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才“出手捍卫”。
更懂孩子的老师,通常会弄清楚冲突的原因,正面引导,把危机变成教孩子社交技巧的好时机。
比如,一位老师这么告诉打人的孩子:
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说话的方式来要回拿走的玩具,而不是打人哦。打人后他受伤了,你也不开心对不对?所以你觉得我们现在可以怎么办呢?
孩子(主动):那我去道歉!
你看,孩子充满了智慧!只要能尊重他、理解他,再多一点点引导,孩子自己就能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
相反,如果老师不在乎孩子的社交冲突、随随便便一语带过,那爸爸妈妈心里的分数就要低一些了。
考察幼儿园,还有一个小技巧:观察已入园的孩子们的反应。看大部分孩子是轻松活泼的,还是沉默压抑的。
孩子们的反应,通常也是一家幼儿园是否靠谱的名片。
本文由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原创首发,记录宝宝成长,权威解读育儿知识,专业剖析育儿难题,让家庭科学育儿之路走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