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秀威出版
副标题: 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
出版年: 2021-4-15
页数: 438
定价: NTD 8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讀歷史
ISBN: 9789863268987
内容简介 · · · · · ·
「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家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家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家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家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了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出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克武
「[本論文集]各...
(展开全部)
「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家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家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家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家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了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出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克武
「[本論文集]各篇文章(…略…)專注於近代中國邊疆發生的一些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形成「當代」。這是關於形成過程的研究;一種邊緣研究。對變遷發生的「邊緣」進入深入地觀察、剖析。在本論文集中「邊緣」為:由帝制中國轉變到現代中國的邊緣時間 (清末至20世紀上半葉)、空間(中國邊疆)與人群(苗蠻、西番、回民、土著民族、少數民族等等)。作者們探討各方人群接觸時發生的微觀社會互動,或以及其間個人的情感、意圖與作為。……藉此,我們對於『當代』由什麼樣的『過去』走來,以及這樣的『當代』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應當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悟與反思。」──王明珂
作者简介 · · · · · ·
【主編】黃克武
美國史坦福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知識分子研究。代表著作:《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近代中國的思潮與人物》、《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反思現代:近代中國歷史書寫的重構》等,以及有關明清文化史、嚴復、梁啟超、胡適、蔣中正等之學術論文多篇。
【作者群】(*以下依姓名筆劃為序)
王明珂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
(展开全部)
【主編】黃克武
美國史坦福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知識分子研究。代表著作:《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近代中國的思潮與人物》、《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反思現代:近代中國歷史書寫的重構》等,以及有關明清文化史、嚴復、梁啟超、胡適、蔣中正等之學術論文多篇。
【作者群】(*以下依姓名筆劃為序)
王明珂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民族史、游牧社會及其歷史、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文本分析等等。曾長期在青藏高原東緣從事結合史學與人類學的羌、藏族田野考察,以此奠定其「華夏邊緣」之理論與研究方法基礎。由羌、藏族田野研究中「化奇特為熟悉」地了解歷史記憶、族群認同與人類生態之間的關係,藉此了解「化熟悉為奇特」地重新詮釋人們熟知的中國歷史與民族知識。主要著作有《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擇》、《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等書。
吳啟訥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紐約市立大學博士研究,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族群政治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近年來關注「族群政治與近代中國歷史轉型」、「中日戰爭中的族群政治與國族建構」、「跨越歷史分期的中國族群政治」、「冷戰時期的中國族群政治」等。
祁進玉
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中央民族大學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生態民族學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生態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與教育人類學、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等領域。
楊奎松
北京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史。著有《「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忍不住的「關懷」──新中國建國前後的書生與政治》(增訂版)、《「中間地帶」的革命──從國際大背景看中共成功之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一、二)、《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研究》、《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
楊思機
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學士、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後。現任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教育史的教學與研究。2019 年6-12月,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學。於《民族研究》(北京)、《學術研究》(廣州)、《思與言》(台北)、《中山大學學報》(廣州)發表論文十餘篇,參與編著《國學的歷史》、《近代國學編年史》。
馬健雄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從事與人類學相關之教研工作,重點集中在中緬邊疆的歷史建構、中國西南地理生態與文化及族群多樣性等方面。著有The Lahu Minority in Southwest China: A Respond to Ethnic Marginalization on the Frontier (Routledge, 2013)、《再造的祖先:西南邊疆的族群動員與拉祜族的歷史建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等。
崔忠洲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人類學博士,現就職於西南科技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穆斯林、族群認同、拉美生態、拉美華人華僑以及中國在拉美投資。
陳乃華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副教授,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人,現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博士後,主要研究興趣為藏學人類學,西藏藝術,著有《無名的造神者:熱貢唐卡藝人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
趙樹岡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內蒙古師範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歷史人類學。曾任國立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Columbia University,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professional fellow,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劃子計劃主持人、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等課題負責人。出版專著兩部,學術論文20 餘篇,專書《星火與香火:大眾文化與地方歷史視野下的中共國家形構》(聯經學術叢書),2014 年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專書出版獎。
黃克武
美國史坦福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知識分子研究。代表著作:《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近代中國的思潮與人物》、《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反思現代:近代中國歷史書寫的重構》等,以及有關明清文化史、嚴復、梁啟超、胡適、蔣中正等之學術論文多篇。
賈建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現為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副研究員,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中央歐亞研究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興趣為清代及民國新疆史,尤其是移民史、法制史和中外關係史。已出版《清乾嘉道時期新疆的內地移民社會》(2012)和《清代西北史地學》(2010)等著作,並譯有米華健《嘉峪關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等著述。
華濤
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交通史、中國西北民族史、中國邊疆發展史。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專案三項,福特基金專案一項,澳門特區政府項目一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古時代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文獻中有關中國記載的整理與研究」。主持南京大學-哈佛大學文明對話國際會議(2002、2005、2006、2010)。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西域歷史研究(八至十世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獲江蘇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1)。
簡金生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以近代中藏關係為起點,探討近代中國之族群政治與民族國家想像。
劉目斌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後。現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從事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及面上資助等課題。著有《中國節日誌‧納頓節》、《民俗:在適應與變遷中傳承》(合著)。在《民俗研究》、《民族文學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蔡偉傑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學士、碩士,印第安那大學內陸歐亞學系碩士、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蒙古時代以降的歐亞世界史及內亞與中國關係史,著重於帝國、族群、移民與法制史領域。中、英、蒙文論文散見《中國邊政》、《台灣史研究》、《蒙藏季刊》、《蒙古學研究:美國蒙古學會學刊》、《國際關係》(蒙古國立大學)、《歷史人類學學刊》等期刊。
目录 · · · · · ·
序/黃克武
第一篇 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
民族與國民在邊疆: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黃克武
民國時期湘西行政區劃與邊緣性的形成/趙樹岡
· · · · · · ( 更多)
序/黃克武
第一篇 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
民族與國民在邊疆: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黃克武
民國時期湘西行政區劃與邊緣性的形成/趙樹岡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共兩黨關於國內民族政策問題的論爭──以「大漢族主義」話語的形塑為中心/楊思機
虛擬的邊疆,現實的政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邊疆政策/吳啟訥
第二篇 非漢族群的視角
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蔡偉傑
戰後內蒙古自治政府形成經過之考察──兼談戰後中共民族政策變動對內蒙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楊奎松
族群互動與文化涵化:近代土族(Monguor)族源研究──以19 世紀西方傳教士對甘、青等地的考察為例/祁進玉
地域崇拜與族際關係的儀式表達──青海三川地區二郎神祭典儀式的民族志研究/劉目斌
邊政學視野下的西藏喇嘛與土司/簡金生
從「冷社會」到「熱社會」:西藏的近當代歷程初探/陳乃華
第三篇 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
法與罰: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的內地化──以回子中的命案為例/賈建飛
杜文秀與清末咸同年間雲南大理「白旗」政權的「清真教門」與「民族」論述/馬健雄
民國時期有關「回族界說」的爭論與中國回回民族的最終形成/華濤
「坊」之解體與回民認同的維繫:阿訇、清真寺與寺管會的權力互動/崔忠洲
索引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更多短评 1 条